文县—素有“陇上江南” “大熊猫故乡”之美誉

导语 地理位置处于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地带,素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征,午平均气温15℃,无霜期260天,年均降雨450至800毫米,海拔550米至4187米。

  历史

  文县,历史悠久。早在原始氏族公社已有人类活动。县境内堡子坝乡朱家台,石鸡坝乡哈南寨坪均有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马家窑类型的文化遗址。《尚书.禹贡》记入梁州之域,周时为雍州地。战国至西汉初为氏族所居,《史记.西南夷传》“白马最大,皆氐类”。

  秦朝统治势力达到这一地方,六年(公元前206年)置广汉郡平道;东汉为蜀国都尉治;三国时初属魏,曹操改广汉属国为阴平郡,蜀汉置阴平郡;东晋南北朝间、氐族部落割据为“阴平国”;西魏后北周明帝二年(588)改郡置为文州;随废郡,置建昌,曲水,正西三县属文州;唐复置文州;宋、元沿置文州。明洪武四年(1371)降州设置文县,清、民国间文县隶甘肃省阶州(武都专区)辖。一九四九年十二月十一日国民党县政府投降,和平解放了文县,文县回到了人民手里。在中共文县委、文县人民政府领导下进入了新的时期。

  文县之“文”是沿用文州之文而来,始封称于北周明帝二年(公元558年)故文州、县得名已一千四百年的历史了。从大局讲在一千多年前的北周明帝宇文毓促进了南北朝历史的大转折,停止了战乱、结束了大混乱、大分裂的魏晋南北朝,统一了中国。从小局讲,南北时期氐人创建的“阴平国”(今文县一带)割据势力,百多年来武力相争,战乱不息,到宇文毓时期也逐渐平定。当时统治者为了百姓安居乐业,奖励氐族的“归顺”决意偃武修文,以“文明教化”来统治这块地方,故封“文”置州,始称“文州”。到明洪武四年降州为县,叫文县,沿用至今。

  艺术

  铁楼,为文县四大边寨之一,因古传掘地一大铁炉而得名,又叫铁炉寨。历史悠久,开发较早,该乡旧寨草坪有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境内的白马藏族,又称“白马人”,性情豪放,能歌善舞,文化历史源远流长,是我国民族大农庭中的一朵奇葩,保留着古扑原始的民族文化和独具特色的奇异风俗。当地白马人的敬酒歌,又称“酒曲子”,高亢嘹亮,热情奔放,既显示了白马人的文化底蕴,又表达藏家儿女对嘉宾贵客的深情厚意。尤其是白马人世代沿袭的祭祀活动元霄佳节“池歌昼”,又称“面具舞”,以原始古扑豪放著称,曾在第四届中国艺术节上一展风姿,荣获二等奖,受到李瑞环称赞。在喜迎香港回归的日子里举办的中国首届白马艺术节,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1959年国庆节,白马藏族代表赴京在天安门城楼上观礼,独特的民族彩服受到毛主席关注,问道是什么民族,带队者称其为“白马藏族”。白马人是当今我国民族学家、历史学家研究的中心之一。虽今铁楼冠名以“藏族自治乡”,但此少数民族与藏族有着很大区别:如不懂藏文,不信奉活佛、喇嘛,信奉原始宗教,服饰区别于藏族,历史上军事组织和皇朝统制形成地方特色,民间传统与藏族有别,不与外族通婚,亦不与其他藏族通婚。不少专家学者形容认为,“白马人”是古老氐族后裔,当今学者也有人着手此项深入研究。为此,开发“白马文化的旅游研究”是一件有益于世界文化的科学项目。

  环境

  文县西高东低,东西长约217公里,南北宽约156公里,最高海拔4187米,最低海拔550米,山地约占总面积的90%。全县自东向西由亚热带丘陵区向高山峻岭、深山峡谷区展布,形成西高东低的地形。山峰海拔高程1000米-4187米之间,河谷海拔高程550-1650米。全县属长江流域、嘉陵江、白龙江、白水江水系,境内白龙江、白水江由西至东穿流而过,汇入嘉陵江。文县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垂直气候差异明显,形成了亚热带、温带、寒带叠次镶嵌的不同气候类型区。为亚热带北缘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5-150°C,年均降水量400-1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数1200-1800小时,无霜期250-310天。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气候特点,适宜于南北多种动植物繁衍生栖。 文县山谷迭宕、江河纵横、森林繁茂、物产丰饶,地上地下资源十分丰富。文县地处内陆腹地,属秦巴山区,地形独特,构造复杂。境内山高林密,江河纵横,素有“陇上江南”之誉,资源十分丰富。境内地形的复杂性和气候垂直分布的多样性,天然造就了丰富的生物种群。已查明的野生植物多达数万种,尤以出产中药材著称,素有“千年药乡”之美誉,野生动物达1661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62种,属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世界珍稀野生动物的主要分布地区。发展特色种植和特种养殖潜力巨大。境内已探明的金属矿和非金属矿有20多种,100余处。其中储量大、品位高的有金、铜、硅石、锰、重晶石、大理石等。矿产业有望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民族

  有汉、藏、羌、蒙、撒拉、东乡等11个民族,总人口25万人。

关注更新
返回本地宝首页

热点推荐

最新阅读

反馈